石家庄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印发《2022年石家庄市现代农业园区提升
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循环化工园区科技发展和招商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持续深化“四个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石政函〔2021〕26号),发挥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促进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根据《2022年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崛起行动方案》,制定了《2022年石家庄市现代农业园区提升行动方案》,现印发你们,
请各县(市、区)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石家庄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2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2年石家庄市现代农业园区提升
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持续深化“四个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石政函〔2021〕26号),发挥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促进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根据《2022年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崛起行动方案》,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任务目标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以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导,按照全产业链打造、全价值链提升的总要求,坚持整合资源、要素集聚、拓展功能、打造亮点,推动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推进国家和省、市、县现代农业园区“四级联创”,形成以国家级、省级产业园为龙头,市级园区为骨干,县级园区为基础的发展格局,示范带动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到2022年底,巩固提升鹿泉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23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推动藁城区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打造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施现代农业园区提升项目,推进10个市级园区提档升级,打造一批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导县级园区提档升级,新创建认定10个左右市级园区。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布局。按照8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和5个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需求,规划布局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粮油类,在藁城、赵县、栾城、元氏、晋州等优势区域建设强筋麦示范园区,在藁城、无极、栾城、正定、鹿泉、赵县等优势区域建设大豆示范园区,在西部山区和藁城、赵县、晋州等优势区域建设谷子杂粮示范园区;蔬菜类,在平原优势区域高标准打造蔬菜园区,在西部山区和晋州、高邑等优势区域建设食用菌示范园区;中药材,在以行唐、灵寿、平山、井陉、元氏、赞皇、正定、藁城、无极、深泽、赵县等优势区域建设中药材示范园区;果品类,在晋州、赵县、藁城等优势区建设梨示范园区,在西部山区建设苹果示范园区,在晋州市、藁城区、深泽县、鹿泉区等优势区建设葡萄示范园区;畜牧类,在行唐、鹿泉、新乐、正定、藁城、灵寿等优势区域建设奶业示范园区,在四个生猪调出大县和井陉、无极、晋州等优势区域建设生猪养殖示范园区,在赞皇、井陉、平山、行唐、灵寿等优势区域建设蛋鸡示范园区;水产类,在鹿泉、井陉、平山等优势区域建设水产养殖示范园区。重点支持“一环两带三集群”(环省会主城区现代都市型农业圈和滹沱河沿岸美丽乡村示范带、太行山生态休闲农业经济带及奶业产业集群、梨产业集群、强筋麦产业集群)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发展,打造石家庄靓丽风景线。
(二)突出主业。根据规划布局,每个县(市、区)着眼1~2个优势主导产业,每个产业建设1个重点园区,突出抓好优质专用生产基地建设。主导产业按照“生产+加工+科技”的发展要求,推动种养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营销品牌化,生产具有突出优势的高端精品农产品,引领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生产基地要完善水、电、路、讯、网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业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等现代化装备水平。
(三)龙头带动。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体数量、规模与产业发展相匹配。坚持龙头带动,每个园区至少有一家行业骨干龙头企业,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产业关联度高、功能互补性强的企业集群,增强园区发展实力。培育引进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超对接、产销直挂、电子商务,提高产加销一体化水平。
(四)融合发展。坚持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园区建设的关键,强化企业与农户、生产与加工、加工与流通各环节协调互动、紧密联结。原料基地不足的园区,重点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集约化种植、养殖生产基地;加工能力不足的园区,重点引进大型加工企业落户园区,提升加工能力和层次;鲜销产品为主的园区,重点发展产地初加工、产地批发市场、商贸、包装、仓储、冷链物流、质检、电子商务等。
(五)高质量发展。加强五链建设,全面提高园区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一是延长产业链。支持龙头企业前延、后拓、左右联,支持种养业向二三产业延伸,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形成集群效应。二是完善供应链。加快建立农产品流通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精准对接,打造产销密切衔接的供应链体系,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三是强化创新链。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建立创新驿站,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加快种子种苗、种养加工、包装储运等全产业链的技术集成创新。四是构建生态链。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开展标准化生产,进行“两品一标”认证,全面推行追溯“六挂钩”,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五是健全利益链。推动发展合作制、股份制、订单农业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让农民更多分享二三产业收益。
三、四级联创
(一)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鹿泉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藁城区围绕国家农业产业园创建要求,进一步完善创建方案和产业园规划,围绕“打造中国强筋麦产业之都”定位,补短板强弱项,建成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力争通过农业农村部申报创建评审。
(二)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示范园区。指导各县(市、区)围绕优势产业集群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任务,在巩固提升现有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的基础上,重点抓好1个省级示范园区建设,全市择优推荐创建10个左右省级示范园区。
(三)认定一批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市级园区。按照园区申报、县级审核推荐、市级评估评审的程序,指导各县(市、区)组织符合条件的县级园区积极创建申报市级园区,新认定10个左右市级园区。实施现代农业园区提升项目,推动科技创新、品牌创建、产业融合、绿色发展,带动市级园区提档升级,认定一批市级示范园区。加强省级园区动态监测,择优推荐创建省级园区。
(四)认定一批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修订完善县级园区认定管理办法,加强县级园区动态管理,新认定一批县级园区。
四、市县联动
(一)市级着眼创建目标,着力打造示范园区。加大市本级统筹力度,落实相关产业扶持政策,集中力量保障园区顺利创建。建立工作包联制度,市局局领导分包省级重点园区和市级重点园区,定期深入到园区现场,督导创建进度,解决困难问题。建立工作台账,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制度。
(二)县级抓好项目落地,确保完成创建任务。各县(市、区)以现有省级、市级园区为重点,按照指标任务和重点项目清单,加强组织推动,整合要素资源,推进项目实施,确保年度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加强园区项目库建设,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围绕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吸引一批大企业、大项目落户园区。加强涉农财政资金整合,有效落实园区用地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三)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分档提升发展水平。建立“动态打造、逐级晋升”机制,推动“四级联创”。对省级和市级园区、示范园区开展动态监测,连续两年不达标的降级或退出。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市农业农村局具体组织实施,纳入全市乡村振兴考核指标体系。各县(市、区)要将现代农业园区提升行动纳入党委、政府重要工作,加强统筹领导和综合协调。各县(市、区)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制定园区提升行动方案,建立健全园区管理机构和开发运营机制,制定出台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强化资源和项目资金整合,营造公平、开放的营商环境,确保园区建设取得实效。
(二)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与科研单位对接,引导和帮助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园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技术和资源支撑。同时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项目建设。积极争取部、省支持,加强与有关部门对接,在项目建设方面争取更大政策支持,吸引一批大的农业项目落地,以项目建设带动园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同时,紧紧抓住产业扶贫重大机遇,实施、包装一批产业扶贫项目,培育、扶持一批新型经营主体,推动三产融合,让农民得到实惠,让农业得到更大发展。
(四)强化要素保障。市级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园区提档升级。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对入园企业优先推荐参评国家和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实园区用地政策,积极探索“点状供地”用地模式,加强耕地“非粮化”和“大棚房”问题监管。加强农业招商,促进资本、土地、人才、科技、信息等现代要素在园区聚集,构建多元主体,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运营的发展格局。
(五)强化典型引领。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加强统一规划和标准化建设,引导各类农业园区提档升级,转变经营理念,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快速做大做强,培树一批“一区多园”、组团开发、集群发展、“三区同建”等格局特色的建设典型,带动全市农业园区发展水平实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