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市县(先导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
按照《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全省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方案的通知》(辽农办农发〔2024〕200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我局制定了《2024年全市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大连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4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4年全市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种业振兴行动部署,落实新修改《种子法》《畜牧法》和《辽宁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等有关要求,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农业种源质量,推进种业市场净化,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种业振兴行动工作部署,落实农业农村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紧盯种业振兴“五年见成效”目标任务,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和种源质量提升,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属地责任,坚持源头治理、堵疏结合,健全部门协同、区域协作机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手段,推进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流程监管执法。加强监督检查、案件查处,保持严查严打高压态势,为种业振兴营造良好环境。实施品种身份证和种子认证制度,推进品种同质化、“仿种子”治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未审先推、“白皮袋”种子、无证生产经营、非法生产经营转基因种子、网络违法售种等行为,市内繁制种基地监督检查覆盖率、种子生产经营备案率、投诉举报案件查处反馈率达到100%,质量抽检合格率在98%以上,为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高质量种源支撑。
二、重点任务
(一)强化品种源头治理
1.提升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质效。加强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培训和普法宣传,提高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意识,引导品种选育者及早申请植物新品种权。强化行政执法、仲裁、调解等手段综合运用,建立健全侵权案件快速处理机制。积极履行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职责,有效遏制假冒侵权等问题发生,维护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
2.积极推进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贯彻落实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相关工作要求,通过培训、宣传等多种手段,普及品种认定知识,引导种业企业、科研院所等育种者积极开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促进优良品种选育推广。
(二)强化生产经营监管
3.加强繁制种基地监管。开展市内繁制种基地全覆盖排查,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私繁滥制等违法违规行为。适时对市外玉米繁制种基地开展调研抽检,开展转基因成分抽检。通过摸排、巡查,及时发现问题线索、受理投诉举报,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4.加强种子企业监督检查。以许可资质、生产经营档案、包装标签、种子质量、品种真实性、转基因成分等为重点,围绕种子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组织开展企业监督检查,督促指导企业严格种子质量管控,依法依规生产经营种子,严防不合格和非法种子流入市场。对投诉举报多、发现问题多的企业加大检查频次,对通过种子质量认证、信用评价高的企业可减少检查频次。加强市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监督检查,重点核查企业承储品种、数量、质量及过程管理,确保储备任务保质保量落实到位,确保应急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未经批准不得违规动用市级救灾备荒储备种子。
5.加强种业市场监督检查。在春季用种关键时期,以包装标签、销售台账、经营备案及种子质量、品种真实性、转基因成分等为重点内容,组织开展全市春季农作物种子监管专项行动,对种子市场进行全面检查,通过排查、暗访等方式,全面摸排问题线索,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在秋季适时组织开展对辖区内种子集中交易市场、种子企业及经营门店的监督检查,重点对蔬菜等秋冬作物种子质量、标签及使用说明、备案信息、销售台账、企业经营资质等的监督检查,切实保障秋季蔬菜等农作物用种安全。开展种畜禽质量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种畜冷冻精液无证(含过期、超范围)生产经营、假冒优质种公牛冷冻精液、假劣柞蚕种和食用菌菌种等问题。加强种业市场日常监管和监测,及时开展生产用种供需分析,强化种源调度和余缺调剂,确保供种市场平稳运行。
6.加强网络销售种子监管。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督促网络经营者严格落实种子许可或经营备案规定要求。组织开展网络售种专项检查,重点核查网络售种许可资质、经营备案、标签标识和销售区域,加大网络销售种子质量抽检力度,严厉打击网络销售假劣种子、未审先推等违法违规行为,严防在适宜种植区外推广种植。对涉及网络违法违规销售种子的电商平台,及时采取警告、通报、约谈等措施督促整改,涉及夸大宣传、虚假广告的及时移送有关部门查处。
7.加强种业生产经营许可备案等管理。严格种子、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审批,加强种子、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事中事后监管,对长期停止生产经营活动、不再具备许可条件或者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法注销或吊销许可证。加强种子生产经营备案管理,做到种子生产、委托代销、分支机构、经销门店及销售种子备案全覆盖,依法查处未按规定备案行为。引导种业企业等主体参加种子认证,提升种子质量水平。
(三)强化监管执法
8.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加大涉种投诉举报和案件线索排查力度,通过明察暗访、入户倒查等方式追根溯源,核实并依法查处。对案件多发频发的重点地区和群众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社会关注度高的重大案件,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涉种违法行为。一般案件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市、县级查处;跨区域、重大复杂案件由市级查办或组织查处、挂牌督办,查处结果及时公开。对涉嫌构成犯罪的案件,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各地要及时整理报送办结的种业违法典型案例和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典型案例。
9.推进监管执法协同联动。深化跨部门、跨区域种业监管执法协作联动、信息共享机制,健全行业监管、综合执法机构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机制,实现上下联动、各地联查、部门协同。强化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联合开展种业监管执法活动,在案件线索、调查取证、案情通报、技术支撑等方面加强合作。强化线索通报、定期会商、联合执法等,健全区域联动响应和案件联查联办机制,做到一处发现、及时通报、各地联查。
10.强化种业行政司法衔接。加强与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单位沟通合作,健全信息共享、联合执法、案情通报、案件移送机制,推进种业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效衔接。推进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立案标准协调衔接,完善案件移送要求和证据标准。因地制宜推动完善行政司法衔接配套政策措施,规范涉种案件罚款、种子鉴定和扣押等行为。
11.公开发布典型案例。以侵害品种权、制售假劣种子、基地私繁滥制、网络违法售种等问题为重点,公开发布打假护权典型案例,以案示警、以案为戒,有效引导、有力震慑,向社会传递“零容忍”的坚决态度。主动通报监督检查和重点案件查处结果,及时梳理发布和上报涉种典型案例,及时公开曝光违法违规企业和不合格种子信息,严防假劣种子坑农害农。
(四)强化基础支撑保障
12.加强种业法规制度建设。深入实施新修改《种子法》《畜牧法》和《辽宁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学习贯彻新修订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及其配套规章,推进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实施。学习贯彻新制定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新修订完善的农业植物新品种侵权案件处理、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和遗传资源鉴定、食用菌菌种管理等制度规定。
13.学习贯彻新种业标准。学习贯彻新修订的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以标准升级推动种子质量整体提升。学习贯彻新制(修)订的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检验规程、转基因种子检测、品种分子检测、植物新品种测试和种畜禽检验等标准,完善种业监管技术标准体系。
14.学习应用现代种业监管技术。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手段在识假辨假、调查取证等方面作用,提升监管执法技术支撑能力。充分利用种业大数据平台,整合品种信息、生产经营、行业管理、检验测试等数据链,以玉米转基因产业化应用示范监管为起点,逐步实现种子全程溯源管理。
15.加强基层监管执法能力建设。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加强种业执法规范化建设。改善基层监管执法和检验检测装备条件,保障监督检查、监管执法和检验检测等必要工作经费。积极探索品种权保护、网络售种等务实管用的监管执法方式,提升办案质量和效率。加强监管执法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种业监管执法效能。鼓励种业企业加强法务团队和维权能力建设,依法合规、诚实守信经营,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高度重视,结合本地实际细化活动方案,抓好组织落实,并与“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春耕备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做好衔接。县级实施方案于5月9日前在本单位官网公开,并报市局备案。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有关情况将作为我市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等市对县考核的重要依据。活动过程中,我局将适时派出督导检查组开展种子企业、种子市场等监督检查,并适时对有关情况进行通报。
(二)压实责任,完善机制。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压紧压实属地责任和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市方案要求,健全机制,明确分工,细化措施,狠抓落实。要加强种业监管执法工作组织协调和督导检查,强化工作进展调度和问题通报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要加大工作指导和层级监督力度,提高种业监管执法效能。要健全社会监督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农作物种子监管举报电话:82862730;种畜禽监管举报电话:84308500。
(三)加大宣传,及时总结。对种业监管执法工作进展成效进行定期调度,推进典型经验做法交流推广,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强活动宣传报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开展种子法、畜牧法和辽宁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进企业、进院校、进展会、进基地等普法宣传。各地要及时梳理总结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的做法成效、存在问题和相关建议,于当年11月22日前将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总结(含附件与种业典型案例1-2个),分别以PDF(正式文件)和WORD(EXCEL)格式,报送市局种植业管理处。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处 胡风石
电 话:83689282,邮 箱:DL83689282@163.com;
市农业农村局畜牧业管理与动物防疫处 李 强
电 话:83766559,邮 箱:nw_xmc@163.com;
市农业农村局科教与市场外经处 王芳芳
电 话:83607110,邮 箱:nw_kjc@163.com;
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种植业大队 于文跃
电话:82862730,邮箱:zzyzfdd2024@163.com;
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畜牧与动物防疫执法大队 杜翼平
电话:84308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