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召开产业强市攻坚突破暨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大会,目的就是进一步明确产业强市是一号战略,必须一锤接着一锤敲的工作导向;进一步凝聚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必须坚定不移拼经济抓项目的鲜明共识;进一步传递企业是经济发展主力军,必须以最优环境护航企业发展的坚定态度。
——回顾2022——
2022年,广大企业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以越是艰难越向前的闯劲,战疫情、攻项目、稳经济,为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
◆在经济运行中发挥了压舱石作用,“大盘之稳”首要功劳在企业
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发布的“2022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晨鸣、鲁丽、鲁清3家企业入选、占全市的3/5;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达170家、占全市的1/7;鲁清、联盟、鲁丽、国能发电、晨鸣、昊华、巨能等25家企业纳税过亿元、151家过千万元。寿光GDP预计首次突破1000亿元,重点调度的12项指标中预计有8项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项指标总量居各县市区首位。
◆在转型升级中发挥了生力军作用,“产业之进”最强支撑在企业
广大企业聚焦产业转型抓投入,新纳统过亿元项目102个,22家企业投资超过2亿元,路斯股份、博苑股份实现上市过会,高端化工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连续三年以全省前3名的成绩被省政府确定为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在科技赋能中发挥了排头兵作用,“动能之变”最大成效在企业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8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9家,40项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全球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预计达到57.9%、高于全省9.6%。富康制药、默锐科技、航天威能、蔬菜产业集团、潍科软件等企业新争取省级科技项目18个,玉马遮阳、新龙科技、坤隆石油机械等17家企业新入选省级以上冠军企业
◆在发展共享中发挥了顶梁柱作用,“民生之优”重要保障在企业
广大企业家顶着疫情压力,坚定扛起社会责任,新吸纳就业人员1万多名,带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特别是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天成食品、卫东化工、建设集团、凯马汽车、兄弟实业、雄风气体、东信阻燃科技等18家企业累计认捐教育基金2.2亿元,鲁清、巨能、全福元等7家企业累计注资27.9亿元建校,为寿光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展望2023——
把握大形势、校准新方向,以“融入者”的担当抢占产业强市建设新机遇
抢抓政策叠加的机遇
抢抓产业转型的机遇
抢抓市场重塑的机遇
抢抓优势迸发的机遇
打好主动仗、掀起新热潮,以“攀登者”的韧劲闯出产业强市建设新路径
抢占集群发展“主阵地”与企业一起全力以赴强链条
靠龙头企业引领集群。靠新兴行业带动集群。靠特色产业提升集群。
聚焦开放发展“主攻点”与企业一起全力以赴攻项目
精准招商“引”项目。强化保障“推”项目。提高效率“建”项目。
强化转型发展“主抓手”与企业一起全力以赴提质效
打好技改提升攻坚战。打好质量提优持久战。打好上市提量突围战。
激活创新发展“主引擎”与企业一起全力以赴增动能
突出企业主体地位。突出产业人才支撑。突出智能数字转型。
政企一条心、共塑新环境,以“守护者”的姿态谱写产业强市建设新篇章
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对照“五极”环境要求,扪心自问:一问各自负责的业务领域有没有让企业多跑腿、难办事的“中梗阻”现象?二问该简化的流程、该缩短的时间、该配套的政策还有哪些没有落实到位?三问对标先进地区和国际标准还有哪些差距和不足?大家要真正站在被服务对象的角度思考,怎么才能更好、怎么才能更优、怎么才能更顺畅。
千方百计优化办事流程打造舒心高效的政务环境
目标:坚持“不说不行只说怎么行”,对不属于本单位事项的、不设路障设路标,对不符合申请条件的、不打回票打清单,对法律法规不明确的、不给否决给路径。
千方百计助企融资纾困打造优质便捷的金融环境
目标:坚持“大中小企业一视同仁”,全力打造生态良好、血脉畅通、产品多元的金融环境。
千方百计推出政策礼包打造公平优惠的政策环境
目标:坚持“口惠实必至”,全力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政策环境。
围绕服务企业发展,建立“五项机制”
季度沙龙机制,每季度组织一次企业家座谈会,让企业声音能够及时听得见。
诉求直通车机制,畅通微信联络、信息直报等渠道,让企业意见能够全面摸清楚。
最新政策解读机制,不定期举行“线上+线下”政策解读会,让各项政策能够真正利企惠企。
法律服务管家机制,探索组建专业律师咨询团队,让企业法律需求能够及时满足。
企业家关爱机制,优化教育培训、体检保健、表扬奖励等办法,让企业家更有获得感荣誉感。
产业兴才能城市兴,环境好才能发展好。让我们以奔跑的姿态、创业的心态、战斗的状态,一起拼、同心干、共发展,努力实现首季“开门红”,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