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总书记嘱托 持续擦亮巢湖“最好名片” |
|
|
晨刊讯 3月23日上午,县委书记姚飞赴长临河镇十八联圩生态湿地,现场调度湿地养护和防洪设施建设。县领导王书国、毛卫锋、方建参加。
正值阳春三月,八百里巢湖烟波浩渺,十八联圩湿地处处草长莺飞,绿意盎然。在二期多田湿地、三期湖泊湿地现场,姚飞详细了解湿地养护情况,仔细察看生态作物和水生植物长势,强调要认真落实建成区常态化巡查和精细化管养各项措施,积极探索湿地资源保护利用新思路、新举措,最大限度发挥湿地资源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四期进退洪闸施工现场,姚飞认真听取工程建设总体情况汇报,要求属地乡镇强化施工保障、相关部门加大业务指导,并叮嘱施工单位抢抓天气晴好时机,加快闸站及通行道路等关键设施建设进度,确保在汛期来临前发挥作用。
姚飞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的殷殷嘱托,切实把十八联圩生态湿地“国之大者”工程建设好、利用好,推动生态湿地行蓄洪功能和生态保护功能充分发挥、持续放大,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示范样板。
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工程是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并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重大项目。
项目实施后,十八联圩湿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湿地内挺水、浮叶、沉水等水生植物37种,构建成完整的水生植物净化系统,年净化南淝河水量约2.1亿立方米,消减氨氮、总磷等入湖污染物近30%,可有效削减南淝河入巢湖污染负荷,湿地净化后出水水质稳定在三类以上。湿地内目前共观测到鸟类17目190种,包括东方白鹳、青头潜鸭,白琵鹭、黑脸琵鹭、游隼和小天鹅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各种淡水鱼类达64种,形成“水下有草、水中有鱼、水上有鸟”的湿地风貌。
项目在控制洪水、调节洪峰方面的功能十分显著,在蓄水、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在极端降水条件下可消纳1.09亿立方米洪水,极大缓解防洪压力,有效维护合肥市城区安全。
(融媒体记者 鹿自强 张露 黄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