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好年华,聚福州”研学活动总体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6月2日
“好年华,聚福州”研学活动总体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勉励大学生实践活动“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的寄语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利用寒暑期在榕社会实践、旅游观光,提升福州在全国大中专院校学生群体中的知名度、美誉度,吸引青年人才在榕创业就业兴业,助力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
二、目标任务
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出台支持广大学子在榕社会实践、旅游观光的优惠政策,力争2022年寒暑期吸引一大批来自全国的全日制大中专院校学生(含台港澳地区学生)在榕社会实践(约5000人)和旅游观光(预计专线游览3000人,自主游览以实际游览人数为准),重点吸引闽籍学子、急需紧缺专业学子、技能型人才、本土人才参加活动。
三、工作举措
(一)主要活动内容
“好年华,聚福州”研学活动为学子提供寒暑期社会实践和旅游观光两大主题活动,并配套开展活动出征仪式、师说好年华、茶话好年华、创享好年华等系列子活动。其中,暑期社会实践包含驻点式社会实践和走访式社会实践两种形式,寒假社会实践以驻点式社会实践为主,重点开展榕外高校闽籍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旅游观光主题包含专线游览和自主游览两种形式。活动发挥对台优势,面向台籍学子设置一定数量的实践岗位。
1.驻点式社会实践。针对学子提供驻点式社会实践。一是组织福州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含高等院校)、市属国企及知名民营企业等单位,面向全日制大中专院校学生(含职业、技师院校),提供4000个以上有吸引力的驻点式社会实践岗位。根据“人岗相适”的原则,结合学子个人意愿、专业背景、单位(企业)需求,灵活安排社会实践。同时,给予学子配备一对一实践导师,组织提供技能培训、职业规划等配套服务。在此次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多个重点企业、中小学、市属医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常态化面向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岗位。二是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工作部署,持续深化“福榕500”活动品牌,配套组织开展闽籍大学生(不含在榕大中专院校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子通过志愿服务等方式,前往农村、社区等基层一线的公益岗位,开展服务群众工作。组织学子担任乡镇(街道)团(工)委、村居(社区)团支部等基层团组织兼职干部,补充基层青年工作力量。
牵头单位:团市委、市人社局,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市金融局,市人才集团,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
2.走访式社会实践。围绕落实强省会、福州都市圈战略及“建设六个城、打响五大国际品牌、实施九大专项行动”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组织学子参观走访福州市人才公寓、人才公园、福州大学城、马尾船政博物馆及三坊七巷、上下杭、梁厝、嵩口古镇等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充分感受体验我市城市风貌和浓厚的惜才爱才氛围;组织学子走进福州软件园、马尾物联网产业基地、高新区、福清工业园区、滨海新城东南大数据产业园、现代物流城等人才、产业集聚高地,全面了解我市经济、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潜能。积极开展“知名高校进榕城”活动,通过收集问题、揭榜挂帅等方式,邀请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榕开展7天左右的走访式社会实践。
牵头单位:团市委,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才集团,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
3.来榕旅游观光。吸引广大学子来榕旅游观光,感受福州的历史人文、自然风光、城市风貌。一是专线游览。围绕福州市内各类景区(点),适当结合产业发展优势,编排12条精品旅游线路,合计开通450趟学生暑期旅游观光专线,接送学子往返旅游景区和参观点。由市文旅局依法委托相关企业运营保障,按照每趟次1500元的标准给予交通补助。二是自主游览。在线上向全国广大学子免费发放一批福州A级旅游景区门票,学子可自行安排前往。
牵头单位:市文旅局,责任单位:市古厝集团,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
(二)搭建对接平台
1.完善“好年华,聚福州”线上平台。依托“好年华,聚福州”线上平台发布福州市景区景点、旅游观光线路、社会实践岗位安排、青年人才政策等信息。通过线上平台实现学子基础信息登记、实践需求预约以及“大学生免费游福州景区”电子门票发放等工作。
牵头单位:团市委,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大数据委、市人社局、市文旅局,市古厝集团、市人才集团
2.举办“好年华,聚福州”校园推介会。结合“好年华,聚福州”校园引才活动,赴省外高校开展10场以上“好年华,聚福州”专题推介活动,塑造福州在全国学生群体中的饱满城市形象。同步组织部分知名民企、国企、学校等用人单位代表前往省外高校参加“好年华,聚福州”专题推介活动,积极推进引才工作端口前移,努力实现企业精准化引才。研学活动结束前,组织多场次小型专场招聘会,推动学子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
牵头单位:团市委,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总工会、市工信局,福州广播电视台、市人才集团
3.建立青年学子信息库。收集就读于“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学子个人信息(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全日制非成人教育),建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子信息库”,并做好动态更新。
牵头单位:团市委,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
4.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制作福州专题宣传片,宣传推介福州的历史文化、美食美景和产业发展,大力宣传福州青年人才政策、文化旅游资源和产业发展现状。强化与主流媒体的联络沟通,联合今日头条、抖音等各类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好年华,聚福州”研学活动安排。依托我市“来榕第一眼”人才宣传工程,在重要交通枢纽和重要商圈进行广告投放推广。采取社会动员和组织动员相结合的方式,吸引招募全国大中专院校学生参与活动,持续扩大活动影响力。活动期间,组织做好现场跟拍及活动视频录制,活动结束后,及时安排专人进行相册整理及视频归档工作,为下一届“好年华,聚福州”研学活动宣传推广积累素材。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团市委,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文旅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工信局,福州广播电视台、市人才集团、市地铁集团,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
5.建立驻外青年人才联络(工作)站。通过整合市政府驻外办事处及商会人才资源,推广设立人才联络(工作)站,助力“好年华,聚福州”研学活动持续扩大宣传声势。进一步加强与榕外榕籍学子的感情联络,配套开展榕籍青年人才工作站建设,着力推动榕籍青年人才工作站成为日常联系服务榕外榕籍青年学子、常态化推进研学活动组织动员工作端口前移的重要阵地。
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团市委,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市工商联,市人才集团
6.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着眼于让更多在榕高校大学生留榕发展,让更多闽(榕)籍榕外高校大学生返榕发展,构建与高校培养人才目标相符,充分体现专业特点的长效机制,依托行业特点建立专业特色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200个。
牵头单位:团市委,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人才集团,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
(三)落实保障措施
1.配备“好年华,聚福州”研学活动行囊。为参与研学活动的学子(不含自主游览学生)配备研学行囊,内含福州人才政策相关宣传资料、应急医疗包、文化创意产品、工业设计产品等物资。
牵头单位:团市委,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文旅局,市古厝集团、市人才集团
2.餐饮保障。参与专线游览的学生,由市文旅局统筹提供餐饮保障,按照每天30元/人的标准给予餐饮补助;参与驻点式社会实践的学生,由市人社局、团市委按照每天30元/人的标准给予餐饮补助;参与走访式社会实践的学生,由团市委统筹提供免费的餐饮保障。
牵头单位:团市委,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文旅局,市古厝集团、市人才集团
3.住宿保障。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为学子(不含自主游览和在榕大中专院校学生)提供住宿保障。专线游览的学子住宿保障工作由市文旅局牵头组织,各相关单位配合,统一协调入住大学城共享宿舍;驻点式社会实践的学子住宿保障工作由市人社局、团市委牵头组织安排,住宿床位安排以市人才储备中心、市人才公寓、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为主,符合条件的优先安排入住大学城共享宿舍;走访式社会实践的学子住宿保障工作由团市委结合行程实际牵头组织安排,优先安排入住大学城共享宿舍。大学城共享宿舍床位,由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管委会负责协调大学城院校予以落实;市人才储备中心、市人才公寓、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住宿由市人社局负责落实。
牵头单位:团市委,责任单位:市人社局、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管委会、市属大学城院校、市文旅局、市教育局,市古厝集团、市人才集团
4.交通保障。除参加自主游览和在榕大中专院校学生外,统一按相应标准发放来榕交通补贴〔省内200元/人(榕外);省外长江以南500元/人,长江以北800元/人,东北地区1000元/人,其他地区最高不超过1000元/人〕。团市委负责为参与驻点式社会实践的学子,统一发放市内免费公交卡。团市委统筹负责,各县(市)区及用人单位配合,为参加走访式社会实践的学子提供免费的交通保障。市文旅局负责为参与专线游览的学子提供必要的交通保障。市文旅局负责在机场、海丝国际旅游中心等地设置咨询服务点。
牵头单位:团市委,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文旅局,市古厝集团、市人才集团
5.医疗保障。为参加专线游览及社会实践的学子,免费提供往返两次的核酸检测服务。同时,选择定点医院开通学子就医绿色通道,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指导学子严格落实新冠疫情防控措施。
牵头单位:市卫健委,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团市委、市文旅局
6.安全保障。为寒暑期参与研学活动的学子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牵头单位:团市委,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文旅局,市人才集团
(四)出台激励政策
1.出具鉴定证明。在寒暑期研学活动结束后,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统一由所在单位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子,出具寒暑期社会实践鉴定证明材料。
牵头单位:团市委,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人才集团
2.选聘校园引才青年志愿者。综合学子在研学活动中的实际表现,适时组织选聘50名以上综合素质高、个人能力强的学子担任福州市校园引才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由福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统一为校园引才青年志愿者制作发放志愿服务时长认证证书。
牵头单位:团市委,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文旅局,市人才集团
3.评选优秀调研成果。活动结束后,组织开展研学调研报告评选工作,并将优秀研学调研报告汇编成册,优秀调研报告撰写者吸纳为福州市委人才办“榕博汇”智库成员。
牵头单位:团市委,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文旅局,市人才集团
4.参加表彰座谈。适当放宽同年度市级团内荣誉的评选表彰条件,鼓励支持参加研学活动的学子积极参评相关团内荣誉的评选。结合学子的专业背景和发展意愿,适时组织部分优秀学子同省市领导、知名企业家代表进行现场座谈交流。
牵头单位:团市委,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文旅局,市人才集团
四、其他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好年华,聚福州”研学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团市委,具体负责“好年华,聚福州”研学活动日常组织工作。各成员单位根据任务分工,结合工作职责,协同推动各项工作。
(二)制定配套方案。各牵头单位要严格对照省、市工作部署,强化沟通协同,结合工作实际,抓紧制定配套方案,落实落细准备工作,并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
(三)完善工作机制。建立信息通报机制,有关单位每两周向牵头单位报送工作进展,牵头单位整理后及时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领导小组每两周召开一次协调会,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及时协调解决问题。
(四)完善经费保障。研学活动涉及的经费支出,由牵头部门或主要承接任务单位从预算安排的相关经费中统筹列支。市人才集团作为执行单位,具体负责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项目的执行工作,相关活动经费由市人才集团执行支付。
(五)夯实督导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督查、效能机关,按照时序分工表,强化督促检查,对考核结果良好的予以通报表扬,同时健全跟踪问效工作机制,对于工作不力的予以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