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多措并举稳住外资基本盘 1—8月,全市外商直接投资7.34亿美元,其中工业外商直接投资4.8亿美元,占全市65.6%,同比增长881.5%,分别高于全省、全国781.5、891.5个百分点。一是政策支持。加大市级外资专项政策支持力度,对2022年度实际使用外资500万美元及以上的到资或增资企业、实际使用外资200万美元及以上的现代服务业企业予以奖励。今年已为10家企业11个项目累计兑付省级外资激励资金1575.8万元。二是双招双引。通过“云推介”“云签约”“云会议”等形式拓展招商渠道,今年以来,线上联系客户100多人次,推进大陆四期、艺麟科技等优质项目。用好世界制造业大会平台,累计签约外资项目5个,合同引资额209.1亿元。三是专班推动。成立全市稳外贸外资工作专班,建立健全商务、投促、发改等部门信息共享渠道和企业诉求联动响应机制,畅通问题收集解决反馈途径,摸排合同外资5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303家。
合肥天使投资基金成效显著 目前,全市设立市县(区)二级天使基金总规模15.5亿元,累计实施投资项目266个。一是辐射县区发展。参与发起设立县区天使基金12支,总规模7.2亿元,各县区天使基金已实缴到位5.7亿元,市天使基金实缴出资1.4亿元。受托管理阜合产业园天使基金等3支基金总规模2亿元。二是投资成效显著。累计审批通过项目331个,审批总金额17.4亿元。累计实施投资项目266个,投资金额14.1亿元。三是项目储备丰富。已审批待放款项目共计54个,待放款金额3.3亿元,其中,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待放款项目35个,待放款2.1亿元;市天使基金直投待放款项目19个,待放款金额1.2亿元。
合肥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健康快速增长 一是营业收入增长快于全省。全市1300家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收790.86亿元,同比增长18.5%,增速较前二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超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0.6和12.2个百分点。二是五大行业门类全面恢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同比增长33.6%、19.6%、9.1%、5.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增长1.2%,4月以来首次转正。三是盈利情况逐渐向好。全市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65.82亿元、占规上服务业比重达58.5%,企业盈利面达59.8%、较前二季度提高4.7个百分点。
合肥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 1—8月,全市16个重点产业链共纳统规上工业企业1499家,实现产值4237.64亿元、同比增长5.3%。一是双招双引。组建产业链发展工作专班,依托重点企业、咨询机构等资源,精准招引补链延链企业。1—8月,16个产业链签约项目603个,融捷锂电池材料、以诺康医疗器械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二是包保服务。建立产业链专班联系包保重点企业机制,由市战新委统筹协调、包保责任单位总负责、专班全面推进。截至目前,16个产业链专班累计联系走访产业链重点企业165家,推进解决26家重点企业的问题64项。三是产业创新。构建由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和产业创新平台、“双一流”大学和学科组成的创新体系,聚焦关键材料、核心装备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产业链核心技术突破。长鑫存储19纳米制造工艺的DRAM芯片、芯碁微装双台面激光直接成像设备、彩虹液晶8.5代线玻璃基板打破国外垄断。
合肥综合保税区跻身全国20强 排名较上年度提升23个位次,综合评估结果首次由B类跃升至A类。一是集聚核心产业。集聚新型显示、装备制造等各类企业,累计完成投资超500亿元。1—8月,合肥综保区规上工业产值102.85亿元、同比增长241.35%;固定资产投资额99.34亿元、同比增长368.33%;进出口额18.66亿美元;新增上市企业1家。二是提升查验效率。升级改造“无感通关”卡口,实现报关车辆自动验放、快速分流,货车平均通关时间由50分钟缩短至4分钟,物流成本最高每票可节省100元。三是优化监管模式。率先推出“进口光刻胶检验监管模式优化试点”和“长三角海关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改革”,为高新技术企业进口原材料提供“不过夜”通关服务。积极推广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区内已有2家企业申请6个分类监管仓库。
合肥服务业企业经营预期逐步提振 一是预期指数仍处较高区间。企业对四季度经营状况预期指数为126.6,高于二季度1.7个点,继续处于较高景气区间。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预期指数138.6,景气度最高。二是生产经营稳定恢复。盈利增加的企业占27.1%,较二季度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教育,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分别提高29.6、18.4和11.2个百分点。三是融资环境有所改善。18.8%企业反映本季度资金紧张,较二季度回落3.2个百分点。反映资金紧张的企业中,认为主要原因是融资难、融资贵的占34.8%,较二季度回落4.3个百分点。四是近六成企业受益政策红利。56%的企业享受了相关政策帮助和支持。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受益面分别达71.3%、65.3%和60.6%。
肥东县积极引导扶持外贸企业扩大出口 截至8月底,肥东县利用外资率先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9月完成22591万美元,超过全年目标任务的527.52%,新增外资企业4个,同比增长33.3%;1—9月份预计外贸进出口实现5.1亿美元,同比增长81%。一是加快兑现优惠政策。兑现两批省级外贸政策资金、市级外贸政策和跨境电商政策资金累计554.7万元、县级利用外资奖励20万元。已受理60个县级外贸政策申报项目、拟拨付政策资金2000万元。已受理98家企业(个体)申报县级高质量政策,累计拨付资金近2000万元;审核21家企业申报“民十条政策”,累计拨付资金510万元;组织20家企业申报合肥市开门红政策资金200多万元;推荐70多家企业(个体)申报援企稳岗补贴。核销肥东县餐饮消费券565.7万元;发放汽车销售券1000万元,已核销583.8万元。二是助企拓展海外市场。分批组织100多家企业集中宣贯跨境电商、县级外贸政策。帮助15家企业参展第131届广交会线上展。鼓励跨境电商加快海外仓发展,已租赁海外仓6个。誉实贸易“9810”出口海外仓正在海关备案,标志着肥东首家保税出口海外仓将率先在全市开通。
长丰县多点发力为企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出台百亿级制造业培育方案、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等专项政策,加大“小升规”、“上台阶”、数字化转型等关键领域支持力度。已及时兑现省、市、县各级惠企资金3.1亿元。二是完善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发放调查问卷、召开政企需求对接会,梳理困难需求并精准施策。分别帮助广银铝业、伟光电缆解决1.5亿元、2000万元融资需求,协调解决比亚迪项目设备运输受阻、鸿路钢构原材料水运裕溪闸受阻等问题。三是搭建产业合作平台,召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产需对接会、建材企业产业链供需对接会、政校企三方座谈会等。截至目前已有6家高校院所与县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比亚迪学院正式挂牌。
庐阳区助力科创企业发展 1—8月,庐阳区战新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5%以上。一是释放政策红利。积极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制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政策清单。目前,已完成2021年度科技创新奖励资金兑现,涉及企业229户,兑现资金2134万元、同比增长80%。二是塑造特色优势。细分全区科技创新企业,启动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建立区级高成长企业培育库,纳入高成长企业22家、后备企业44家。三是实现精准服务。组织协调科学岛、中国科大等与企业参加“双需”对接会,通过“科创大街”项目盘活闲置商务办公楼宇资源。举办13场资本市场专题培训及政策宣讲会,创建董铺湖风投创投街区,重点为科创企业提供资本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