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开发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为认真落实《关于印发〈“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总体方案〉的通知》(皖旅改〔2023〕1号)的规定,现将《“520”合肥文旅惠民消费季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7月5日
“520”合肥文旅惠民消费季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的部署及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5-10月在全市组织开展2023年“520”合肥文旅惠民消费季活动。为保障活动有序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整合资源、惠民乐民”的原则,以“520”合肥文旅惠民消费季为抓手,以“文旅+”“+文旅”融合发展为路径,市、县联动,开展消费惠民活动,打造文旅消费品牌,营造消费氛围,培育消费热点,创新消费场景,让合肥文旅人气“旺起来”,市场“热起来”,消费“火起来”。
二、活动内容
(一)举办活动促消费
1.“520”合肥文旅促消费系列活动。利用“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活动启动仪式,同步发布我市民宿、景区消费惠民措施,举行形式多样的惠民消费活动。6-10月,各县(市)区、开发区围绕文旅惠民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旅惠民活动,形成月月有高潮的生动局面。(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各县(市)区、开发区政府,以下工作均需各县(市)区、开发区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2.网络直播@合肥文化旅游发布带货活动。将每月20日设为主题直播日,征集文旅企业与0TA(在线旅行社)平台合作,开展直播销售活动。鼓励指导安徽精品主题村、特色美食村等开展直播带货活动,扩大农业产品销售渠道。(责任单位:市文旅局)
3.“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推广活动。梳理合肥美食资源,推出一批“美食村”“美食街区”“特色美食体验店”和区域公共美食品牌标杆示范单位,评选认定一批“新徽菜名徽厨”名菜名店,提升合肥美食影响力。集中开展“一次尝遍合肥美食”系列活动,广泛开展特色美食进街区、景区、高速服务区、星级饭店、旅游民宿、机关食堂、旅行社团餐“七进”活动,推介展示合肥本地特色美食,扩大美食旅游消费。支持举办餐饮美食节、美食体验周活动,引导商户通过优惠满减、折扣赠券等方式激发餐饮消费活力。赴沪苏浙等重点客源地推介特色美食旅游产品。(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商务局)
4.非遗文创“五进”活动。开展“薪传·揽未来”、“茗香寻非遗品味庐州城”等非遗文化传承系列活动,组织非遗和文创产品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进酒店、进公共文化场馆“五进”活动,开展展示展销,促进优质文创商品研发销售。优选我市非遗精品项目,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鼓励文创研发企业研发旅游商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旅游商品大赛和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责任单位:市文旅局)
(二)激励引导促消费
5.文旅消费惠民行动。开展“文化有礼 全民畅享”第九季合肥市高雅艺术文化惠民活动,全年推出18场文化惠民演出剧目。开展合肥演艺集团2023剧院演出季活动,引进20场精品演出并执行惠民票价。鼓励各县(市)区、开发区发放消费券。(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商务局)
6.“调峰填谷”促消费行动。鼓励各旅游星级饭店、酒店民宿在非周末、非节假日等市场淡季期间,自行选择合适时段,开展打折促销。鼓励A级旅游景区增加“必玩、必看、必尝”等消费项目,对特定群体开展免费游、半价游优惠。活动期间开展打折促销活动的文旅市场主体,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先评优。(责任单位:市文旅局)
7.企业平台联动优惠行动。支持文旅企业加强横向联合,推出简便易行、含金量高的年票、联票、套票,鼓励银联和银行机构叠加开展支付优惠活动。促进各大OTA平台推出“520”合肥文旅惠民消费季旗舰店、品牌馆,配套宣传资源“种草”引流。(责任单位:市文旅局)
(三)创新场景促消费
8.夜间文旅消费场景。开展“越夜越合肥”2023年合肥市夜间经济消费季,陆续推出“夏日夜嗨GO、食尚烟火气、精品夜游季、夜赏庐州月、夜健不打烊”五大主题超百场特色活动。组织合肥演艺集团与海洋公园进行合作,打造特色沉浸式文艺演出。举办欢乐森林灯光节、中国红石咀摇滚音乐节、祥源花世界荧光夜游狂欢节、马郢仲夏音乐会、尖山湖逸趣园粉黛露营音乐节等夜游活动。围绕罍街、金大地东西街等“夜游”项目打造新一批文旅网红打卡点,培育一批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
9.乡村民宿场景。实施民宿管家技能培训计划,总结推广庐江“农舍+总部经济”经验,发展一批精品高端和大众民宿,推动肥东长临河六家畈、肥西环紫蓬山、庐江汤池万山等民宿集群发展。(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商务局、市人社局)
10.数字赋能场景。推进“文旅+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支持文化场馆、旅游景区发展沉浸式、互动式观展、游玩项目,支持发展数字创意、文旅元宇宙等新业态,激发消费新需求。(责任单位:市文旅局)
11.帐篷露营地重塑场景。提升帐篷露营地标准化服务水平,鼓励A级景区、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乡村旅游主题村,因地制宜植入帐篷营地,引导传统产品场景重塑,打造一批市民喜爱、安全、舒适的帐篷露营地,建设国内有影响力的帐篷露营旅游目的地。(责任单位:市文旅局)
(四)业态融合促消费
12.推动商文旅融合。鼓励商业综合体、街区构建一批文化有根、商业有品、经营有道的特色消费新场景,满足“全龄、全时、全新”多元化消费需求,举办“爱有回响,壹路生花”中市街一周年庆、2023首届合肥啤酒龙虾嘉年华、合肥城市咖啡节、2023中国(合肥)第五届房车露营大会暨休闲旅游装备展等创意促消费活动,以创新创意引流聚人兴商。(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旅局)
13.推动农文旅融合。开展乡村旅游“421”行动,重点培育巢湖南湖方民歌村等创建省级“艺术”主题村,推进200个乡村旅游“微创意 微改造”提升点建设。举办“早茶来柘尝,夏至巢好玩”合肥夏至民俗文化节、中国·合肥“绿色大圩”葡萄文化旅游节、第22届中国(合肥)龙虾节、三十岗西瓜旅游文化节、2023年合肥市龙舟公开赛(肥西官亭站)、第十五届中国肥东荷花文化旅游节等农旅节庆活动。创新试点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与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合作常态化开展“大美庐江 艺术研学”系列活动。(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
14.推动体文旅融合。支持蜀山区小岭南、肥西紫蓬山、巢湖半汤积极申报国家级体育旅游基地,对接肥东白龙通用机场筹办发展低空经济航展,培育体育消费增长点。举办“合肥都市圈”公开水域邀请赛、长三角汽车(房车)集结赛暨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环巢湖自行车骑游大会、长三角龙舟邀请赛、“皖美山水”骑行、紫蓬山马拉松、体育夜市等群众性体育活动,激发体育旅游消费。(责任单位:市体育局)
15.推动康养旅游融合。培育一批“避暑休闲旅游目的地”、乡村“康养主题”民宿、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推出一批乡村休闲康养旅游产品,重点推进半汤温泉养生度假区、紫蓬旅游度假区丰富业态、提质增效,汤池温泉度假区、紫蓬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积极培育森林康养产品,重点推进四顶山居、海银生态园、东庵森林公园、厵村等森林康养基地发展“森林+医养”“森林+康体”“森林+休闲”的新兴林下经济。持续推进医养结合提质扩容,力争创建省级优质医养结合示范机构2家,优质医养结合示范中心8家。(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林业和园林局、市文旅局)
16.推动研学旅行融合。开展研学旅行基地质量复核工作,提升研学旅行基地服务质量和课程研发能力,重点培育“十大主题”研学旅行基地,打响合肥特色研学品牌。组织开展精品研学课程评选,打造精品路线和经典课程,定期向学校推介精品路线、经典课程、品牌基地。(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文旅局)
17.推动避暑旅游融合。抢抓暑期市场,推出一批“亲子游”“避暑游”产品,重点培育合肥汤池温泉旅游度假区、东庵森林公园、肥东县桥头集镇创建安徽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依托紫微洞和银屏山景区独特的溶洞资源,举办2023“溶洞探秘,乐享清凉”巢湖避暑季主题活动。串联黄屯老街、矾矿遗址公园、阳家墩景区等特色庐南文旅资源,重点推出庐南川藏线自驾游系列活动。(责任部门:市文旅局、市气象局)
(五)开拓市场促消费
18.深入挖掘沪苏浙市场。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宣传矩阵开展满足沪苏浙市场需求的精准营销。赴苏州、上海等地举办“美丽合肥,养人之城”文旅推介。(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投促局)
19.大力开发潜在市场。前往北京、广州、福州、西安等重点客源城市开展旅游宣传推介。设立旅游地接奖补资金,对承接市外旅游团队来合肥旅游并提供地接服务的旅行社给予一次性奖补。(责任单位:市文旅局)
20.有序开发入境市场。配合省厅举办第十三届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筹办RCEP地方政府暨友城合作论坛、鞑靼斯坦—安徽商务论坛,参加德国友城奥斯纳布吕克市五月周活动,推介合肥优质旅游项目,邀请境内外旅行商来肥采风踩线、合作洽谈。(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外办、市台办)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520”合肥文旅惠民消费季活动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市文旅局,各市直单位、各县(市)区、开发区明确责任、各司其责,市县两级联动、分工协作,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有效整合资源,行成工作合力。
(二)创新宣传引导。运用新闻宣传、社会宣传、网络宣传等多种形式,聚合线上线下,形成宣传合力,提高活动知晓度,营造浓厚氛围,吸引更多城乡居民参与。
(三)强化安全保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舆情应对和危机管控,确保消费季各项活动意识形态安全。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做好活动应急预案,预防突发性事件发生,保障各项活动平稳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