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县韩庙乡政府
近年来,商河县韩庙乡从本地实际出发,借力文化引导助推经济发展中更多文化元素,促进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不断探索用文化引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增强地方文化底蕴
韩庙乡位于济南市的东北边缘,地处三市(济南、德州、滨州)、四县(商河、乐陵、惠民、阳信)交界处,全乡版图面积为68.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万亩,辖45个行政村,7260户,人口31995人,北倚德惠新河,南临大沙河,正在建设的德龙烟铁路横贯东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据文物部门的权威统计,韩庙乡的文物资源的数量和级别在全县所有乡镇中列第一位,有小官庄汉墓群、打狗店商周遗址、苏王遗址等13处文物古迹。位于韩庙乡小官庄的汉墓群是1996年全省命名的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该汉墓群由四座大型汉代墓葬组成,当地群众分别称之为大冢、磨冢、平冢、信家冢。其中以大冢规模最为宏大,高9米、长85米、宽90米,在冢顶面和断面处有大量的布纹瓦片、刻画方砖、卷云纹瓦当等物。为加大对小官庄汉墓的保护和开发力度,该乡筹措资金60万元对汉墓群进行保护,设置围栏,成立了汉墓群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汉墓群的管理和维护;制定并实施了小官庄汉墓群旅游开发工作规划;积极争取文化部门支持,将小官庄汉墓群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力弘扬红色文化。韩庙乡在册的革命烈士有137名,至今健在的建国前老党员、女支前近110人,数量全县最多。为了激励今人铭记历史,珍惜幸福生活,韩庙乡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弘扬红色传统文化。一是认真组织开展了“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对历史资料进行抢救和还原。二是对原有的文物古迹进行维修和恢复,作为红色教育的基地。三是倍加关心和照料老革命、老荣军、女支前模范,在落实上级待遇基础上,自筹资金逐年提高待遇。繁荣发展民俗文化。鼓子秧歌是韩庙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近年来韩庙乡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遗产角度出发,对鼓子秧歌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一方面请民间老艺人传授传统的秧歌技法和阵图,把传统的秧歌技法与舞蹈糅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利用节庆日积极组织鼓子秧歌汇演,把鼓子秧歌列入全乡中小学体育课的必修科目,每年至少举办一次中小学鼓子秧歌汇演。韩庙乡站南村鼓子秧歌代表队曾多次参加国家和省市演出,2007年11月参加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银奖,并作为山东省的唯一代表队参加了开幕式演出。2008年参加中国首届秧歌节并获特别奖,参加山东电视台《谁不说俺家乡好》节目演出获优秀节目奖。连续在2008、2009、2010年的商河县秧歌汇演中获得第一名。
二、发挥文化的教育引导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韩庙乡在县委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坚持教育和打击两手抓,在抓好打击违法犯罪的同时,注重加强文化建设的教育引导作用,用先进的文化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加大基础投入,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投资50万元建设了乡综合文化站,文化站占地800平方米,设有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健身娱乐室、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及共享工程多媒体室,配备了电脑、投影仪、二胡、锣鼓等硬件设备。电子阅览室全天开放,图书室藏书5600多册,年借阅书刊量达2000册次。4年累计建设农村文化大院12处,农家书屋35家,预计2012年实现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全覆盖。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成为农村广大群众的健身休闲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增强了文化气息,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同时借助良好的基础设施,韩庙乡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以爱国主义、无私奉献、敬老爱幼、勤俭节约、见义勇为等为主题的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引领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2、弘扬慈孝文化,加强传统礼仪教育。投资130元建设了二十四孝石刻园,该园占地8000平方米,园内有二十四块石刻,每一个石刻都记载着一个孝行的故事,故事人物从四千多年前的舜王至宋代黄庭坚。建设一处石刻《孝经》,上面记述了孔子关于孝道的言论和思想。韩庙乡以古二十四孝石刻园为平台,连续四年召开“孝文化节”,在全乡评选孝子、孝媳、孝女、孝婿,并召开大会进行表彰,同时邀请省市的书画艺术家为其题字作画,以此弘扬孝心孝行,促进家庭和谐。该乡还把古二十四孝石刻园作为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和青少年学生从孝敬父母、体贴父母做起,努力做到关心他人,努力学习,进而将来努力工作,勇挑重担,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3、宣传红色文化,加强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在全乡中小学,通过举办老少对接故事会、摄影书画展、中小学生演讲比赛等形式,教育全乡青少年,把铭记那段历史转化为热爱家乡、刻苦学习、将来回报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同时利用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开展红歌演唱会、事迹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对乡机关干部、村干部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让他们忆苦思甜,珍惜现在,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发挥文化的引领助推作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韩庙乡在落实“以文化人”理念基础上,注重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助推作用,实现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1、发展乡村民俗旅游,打造文化旅游品牌。韩庙乡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三产旅游业。根据民间“请媒人,坐四方件子席”等口碑流传,设媒人席,以营养高,无污染的野菜、鲜菜和特色风味为主,来韩庙的游客可以赏汉代文化、观石刻园景、坐媒人席、吃野菜、饮栈酒、品德惠鲤鱼、在生态区休闲垂钓,在养殖区与小动物亲密接触。根据本乡养殖业发展较好的特点,注重獭兔、扒鸡、烤鸭的深加工,皇家扒鸡、缺一味烤鸭、凌云五香兔肉年销售量均在50000只以上,并且逐年增加,已成为本乡有名的特色食品。
2、实施文化招商,探索文化与经济发展结合点。先后多次在省、市级报刊媒体推出宣传类报道,有效地提升了地方形象。目前古二十四孝石刻园年接待游客50000人以上。韩庙乡巧借文化品牌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注重引进新能源、文化创意类项目。浙江宝都集团投资10亿元在商河县城区产业园建设山东泰商城项目,专门开发建设了长1500米的商河民俗风情一条街,目前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山东电建集团投资4.5亿元在韩庙建设光伏发电生态农业示范区,利用大棚式太阳膜进行太阳能发电的同时,在大棚下面发展绿色有机种植业。这一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工业、农业、旅游于一身的新型示范样本,将引领韩庙乡西部地区成为新能源工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