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
为推动全市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助力推进“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开放引领、改革集成、质量优先、创新驱动的原则,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度融入国际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推进模式变革、功能提升、政策创新、产业转型、环境优化,打造新型国际贸易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国际科创合作的先行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高地,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5年,全市综合保税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2500亿元,保税贸易进出口额超过1300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超过500亿元,经济规模效益、产业创新发展、空间开发利用水平全面提升,在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中实现进位。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错位特色发展
1.强化宁波保税区保税功能引领,形成数字经济辐射带动效应,深化内外贸融合发展、保税与非保税业务联动发展。到2025年,宁波保税区成为新型国际贸易发展示范区、自由贸易创新试点先行区、国际一流强港综合服务区,力争进入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前10位。(责任单位: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宁波海关)
2.发挥北仑港综合保税区保税加工、保税仓储功能,推动液晶充电产业链、高端制造业提能升级高质量发展,提升物流智慧化水平,发展高端物流业态,促进跨境电商产业做大做强。到2025年,北仑港综合保税区建成一批公共研发服务和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力争进入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前30位。(责任单位: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宁波海关)
3.发挥梅山综合保税区区港一体优势,提升跨境物流集散分拨能力,推进汽车、冷链、大宗有色商品等特色国际供应链体系建设。到2025年,梅山综合保税区基本建成大宗商品交易集散中心,力争进入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前50位。(责任单位: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宁波海关)
4.强化前湾综合保税区“属地集货”和“口岸通关”功能,重点发展跨境电商、保税检测等新业态,建设小家电出口等特色供应链平台和数字经济产品检测基地。到2025年,前湾综合保税区基本建成辐射长三角、链接全球的一站式信息化物流中心,力争进入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前80位。(责任单位:宁波前湾新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宁波海关)
(二)强化协同联动发展
1.推进平台联动。推进综合保税区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协调发展,促进区内外产业链融合发展,推动更多联动项目落地。推动综合保税区与甬江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共同开展“产学研用”联动,鼓励区外机构在综合保税区内设立协同研发创新平台。(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宁波前湾新区管委会)
2.深化区港联动。依托梅山综合保税区区港一体化优势,创新“一仓多能”监管模式,支持在监管场所内实现“入库运抵、库内查验、监管装箱”,助力出口集拼业务发展。支持前湾综合保税区拓展口岸物流功能,通过“就近集货、属地放行”模式,做大跨境出口集货业务规模。推动综合保税区与国内空港联动,发展高附加值航空货运业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宁波海关、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宁波前湾新区管委会、宁波临空经济示范区管委会)
(三)促进产业升级
1.支持跨境电商发展。推进商品组套销售模式创新,实现“多品合一、成套销售”。鼓励企业拓展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业务,开展跨境电商出口前置仓和海外仓业务,创新推广跨境电商出口前置仓监管模式。(责任单位: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宁波前湾新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宁波海关)
2.优化保税物流服务。聚焦固体化工品、橡胶、汽车、冷链蛋白、有色金属及矿产等重点商品,招引贸易企业和国际供应链平台企业,促进商品贸易、物流服务、供应链金融等业态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宁波前湾新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宁波海关)
3.打造数字产业集群。依托综合保税区内制造业企业,构建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性能电子等产业为核心的智能终端产业生态,围绕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深化重大项目招引,做强数字制造业。(责任单位: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经信局、市商务局)
4.培育保税新业态。鼓励综合保税区内企业拓展来自境外及境内区外的液晶显示面板、电子信息产品等检测维修业务,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开展本集团国内自产产品保税维修业务。围绕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招引智能硬件、智能终端、半导体器件等高附加值产品保税维修企业。支持高水平检测实验室建设,重点面向智能家电、数字经济产品等领域,招引专业检测机构。鼓励企业开展船舶、高端装备、医疗器械等高价值标的物保税租赁业务,对飞机、船舶和海洋工程结构物等不具备入区条件的大型设备,实行异地委托监管。鼓励综合保税区内企业按需探索开展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业务。支持招引艺术品仓储物流、展览展示、拍卖洽购、评估鉴定等领域专业机构,开展相关业务。支持建设国际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培育保税文化贸易。(责任单位: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宁波前湾新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宁波海关)
(四)优化营商环境
1.推进口岸监管创新。实施卡口分类分级管理,实行报关货物和非报关货物分类通行、快速进出区。优化分类监管货物管理,企业完成报关手续后,直接完成底账核增核减操作,不再要求货物实际进出卡口。鼓励综合保税区内具备条件的仓储物流类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将仓库管理系统与海关联网,优化账册管理模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扩大综合保税区内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免除担保范围,在分送集报业务领域推行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免除担保措施。(责任单位:宁波海关、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宁波前湾新区管委会)
2.提升办税便利化水平。拓展电子税务局功能应用场景,优化智能配单等功能,推广出口退税报关单“免填报”、退运无纸化通关等服务。推进出口退(免)税备案单证数字化,建立健全税企线上交流互通渠道,提升出口退税办理效率。(责任单位:宁波市税务局、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宁波前湾新区管委会)
3.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简化跨境人民币审核业务流程,鼓励综合保税区内从事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推动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支持银行机构按照展业原则,为综合保税区内企业依规办理收付汇人与报关主体不一致的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业务。鼓励银行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为企业真实合规的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提供跨境资金结算便利。(责任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宁波前湾新区管委会)
4.加强制度创新联动。在综合保税区内优先复制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经验做法,鼓励综合保税区在贸易便利化、投资管理、市场监管、金融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大推广力度。(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宁波海关、宁波市税务局、外汇局宁波市分局、市市场监管局、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宁波前湾新区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各综合保税区所在地政府要落实主体责任,制定支持综合保税区发展的差异化政策,持续优化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引进和干部交流激励机制,强化要素保障,建强专业队伍,加大适合入区发展产业、项目的招引力度,持续激发综合保税区发展内生动能。
(二)强化统筹协调。市商务局要加强对综合保税区设立、建设和退出的统筹规划,定期组织研究综合保税区发展重要事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市级有关单位要定期开展全市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价,加强全过程管理,查找发展短板,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落实,推动全市综合保税区在全国综合保税区绩效评估中争先进位。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