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草背景
口岸是对外开放的门户,是宁波对外交往和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十四五”时期是宁波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全力推动宁波锻造硬核力量,唱好“双城记”,建成示范区,当好模范生,着眼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全面推进数字化变革,全面建设高水平国际港口名城、高品质东方文明之都,加快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对口岸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了更好地指导“十四五”时期宁波口岸发展,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更好地服务世界一流强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建设,助推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片区建设,依据《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口岸相关行业法规,结合宁波口岸特点,市口岸办牵头编制了《宁波市口岸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主要框架内容
(一)《规划》总体框架
《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规划》内容共分为九个章节。第1章发展基础与环境,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口岸的发展历程,总结“十三五”期间宁波口岸发展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对口岸发展的基本要求,分析宁波口岸发展的趋势和需求。第2章发展思路与目标,阐述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第3-8章主要任务,围绕提升口岸开放国际化水平、口岸服务一体化水平、口岸管理数字化水平、口岸经济规模化水平、口岸治理现代化水平、口岸形象品牌化水平等,谋划宁波口岸“十四五”期间发展重点。第9章保障措施,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争取政策支持、强化队伍建设等4个方面,提出规划落实的保障措施。
(二)关于“十三五”规划目标执行情况的说明
《规划》以2020年实际完成情况作为现状基础数据,通过与《宁波市“十三五”口岸发展规划》中确定的“十三五”规划目标逐项进行比对,从口岸提质增效“四大”工程、“五化”转型等方面进行评估,总结得出“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基本完成的结论。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和各有关部门的关心下,在全市人民大力支持下,在全市口岸工作者艰苦奋斗下,宁波口岸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口岸立体化开放格局构筑实现新突破,口岸营商环境优化实现新成效,口岸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口岸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口岸现代化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总体上,基本建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便利安全、文明和谐的亚太重要开放门户,总体适应了开放型经济发展需求,有力支撑宁波“名城名都”建设、“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战略,为全国高水平开放贡献了“宁波经验”和“宁波力量”。
(三)关于“十四五”规划目标的说明
“十四五”时期,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口岸发展将进入以高质量发展为特征的融合创新期。宁波口岸的发展重点将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口岸工作的重点将由重开放向重管理的方向转变,口岸的功能将由单纯的出入境通道向多要素集聚的口岸经济综合体纵深转变,口岸对社会经济发挥的作用也将由原来的基础性和服务性逐渐向战略性和引领性转变。
根据《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宁波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是把高水平国际港口名城、高品质东方文明之都、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口岸作为宁波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十四五”期间宁波口岸发展的程度应与城市目标相一致,即要打造与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发展要求相适应、服务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世界一流口岸。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平安、效能、智慧、法治、绿色“五型”特征的世界一流口岸,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开放、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至2035年,持续推动口岸设施水平、运行效率、营商环境、治理能力再上台阶,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口岸,全面彰显平安、效能、智慧、法治、绿色“五型”口岸特征,有力支撑宁波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为宁波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保障。
(四)“十四五”规划主要任务
重点实施“126”工程。“1”就是以“基本建成具有平安、效能、智慧、法治、绿色‘五型’特征的世界一流口岸”为总体目标。“2”就是坚持双轮驱动,一是服务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全面提升港口硬核力量;二是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建设,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6”就是提升六化水平,即口岸开放国际化水平、口岸服务一体化水平、口岸管理数字化水平、口岸经济规模化水平、口岸治理现代化水平、口岸形象品牌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