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聚焦重点强化央企国企招商 1—11月,签约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5个,协议投资316亿元。一是聚焦重点区域。强化央企国企资源重点地区招商力量,县(市、区)、开发区选派驻外招商人员29人,分别派至京津冀、长三角及粤港澳大湾区,常态化对接走访联络央企国企,及时掌握企业投资布局。二是聚焦重点企业。深入研究国资企业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计划,分析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入选企业情况,系统梳理央企、国企、科研院所线索60多个,对接洽谈推进重点项目50多个,推动16个项目签约落地。三是聚焦重点产业。抢抓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机遇,聚焦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方向,推动央企在肥布局和发展。签约落地总投资百亿元的中国电信量子科技产业化项目,推动中国通号成立通号低空经济(合肥)科技公司,在培育低空经济产业生态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合肥航空港强枢纽实现物畅其流 一是织密货运网络。通达欧美、日韩等国际主要航点以及郑州、鄂州、深圳等国内航空枢纽城市,今年新开3条国际货运航线。1—11月,货运航线执飞1015班、载货量4.88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8.0%、17.4%。二是进境口岸拓展功能。药品进口口岸获批,形成进境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肉类、药品“4个进境指定监管场地+1个进口口岸”格局,持续提升新桥机场航空口岸枢纽功能和航空货运集散能力。1—11月,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水果进境指定监管场地共进口1766吨、货值2883万美元,较去年翻一番。三是区港联动便利通关。推广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探索分送集报出区货物法检模式,助力企业降低物流时间34%,单票节省单证和通关成本约200元;综合运用“两步申报”“提前申报”等通关模式,将物流配送时间压缩至1.5小时以内。
合肥推进数据标注基地建设 自今年5月获批全国首批数据标注基地以来,完成数据标注总规模594TB,数据标注总产值累计达5.16亿元。一是引育数商。围绕数据要素产业链重点招商,组织开展数据标注产业研讨会及招商对接会。新引进3家、培育3家数据标注企业,标注企业总数达31家。二是助力科创。启动人机协同多模态众智标注平台研发建设,平台开发进度达80%,功能完备性100%。聚焦工业制造、医疗、城市治理等行业,开展多模态数据标注。中科星图已打造1个地理信息(卫星遥感)行业高质量数据集。三是培育生态。举办全国数据资源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建设数据资源现代产业学院,培育数据标注新型职业人才。已发布1项国际标准、参编2项国家标准。
合肥聚力推进低碳发展向“绿”向“新” 1—10月,全市216家规上节能环保产业链企业实现产值373.1亿元,其中规上环保技术推广服务企业营收同比增长34.8%。一是产研协同驱动。依托54个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先进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今年已发布32个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先进技术、76个先进产品推荐目录。二是企业培育壮大。帮扶指导节能环保企业,今年以来,开展场景对接、技术对接等近30次。实施绿色制造进企业服务,指导意向企业50多户,今年新增省级绿色工厂17户。三是环保治理深化。支持污水处理、尾气监测等技术研发,中节能国祯、宝龙环保等处国内领先水平。1—10月,全市规上水污染治理企业营收同比增长9.5%。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发展,14个绿色低碳改造项目开工建设。
合肥深化县域结对帮扶推动乡村振兴 2024年度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6亿元,实施帮扶项目54个,惠及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1595名,帮助群众外出就业2076人。一是产业协作。积极推动与被帮扶地区产业层面深度协作,发动辖区企业前往被帮扶县(区)开展投资考察交流。今年以来,已帮助引进项目13个,到位资金10.6亿元。二是行业交流。充分发挥教育、医疗等领域资源优势,全市48所学校、16家医院(卫生服务中心)参与,108名教师、50名医生开展支医支教活动。深化文旅合作,肥西县与阜南县联动举办荷花节,包河区选送文艺节目亮相六安市桃花节。三是消费帮扶。利用“832平台”“幸福路·爱心消费帮扶”等消费协作对接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今年以来,全市累计采购被帮扶县(区)农产品2.2亿元。
合肥以电商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1—10月,全市实现网上零售额1283.5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限上网络零售企业实现508.2亿元、同比增长15.9%。一是培主体。支持电商企业加大营销推广力度,拓宽销售渠道。1—10月,39家电商企业网上零售额突破亿元,17家网店单店网上零售额突破亿元。二是育产业。推动家电、食品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上线”电商平台。1—10月,日用品、粮油食品等四行业累计实现网上零售额601.6亿元,占全市总量46.9%。三是强融合。利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发展“电商+餐饮”“电商+文旅”等新模式。1—10月,全市非实物商品实现网上零售额187亿元,其中在线餐饮127.2亿元、同比增长14.2%。
庐江县精准发力促就业稳民生 一是搭建平台。打造“三公里”就业圈信息平台,建成21个就业驿站。今年以来,平台新增注册求职者6131人,新入驻企业144家,新发布岗位8362个,帮扶成功就业993人次。二是重点群体。实名制帮扶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一对一”就业服务,今年已推荐就业100余人;开发企业见习岗位449个、兜底性公益性岗位206个,已推荐见习200余人、安置在岗人员25人。三是技能培训。今年以来,通过“培训+竞赛”模式,开展家政服务、徽菜师傅等培训项目38个班次1650人。其中,以国轩电池等制造业企业为培训主体,开发模具工、质检员等培训工种11种。
巢湖市助力外贸企业“扬帆出海” 1—10月,外贸进出口额4.3亿美元,同比增长2.4%;跨境电商交易额1.3亿元,同比提高86%。一是精准指导。调研走访,多部门上门指导,组织跨境贸易“单一窗口”业务等专项培训。截至目前,解决物流对接、存贷业务等困难30个,新增外贸实绩企业9家。二是拓展渠道。遴选企业参加国际展会,今年以来,组织7家优秀外贸企业参加第135、136届广交会,线上展示展品41件,达成意向交易额1500万美元。三是政策激励。协助企业申报项目扶持,落实出口免税激励政策。今年以来,培育省、市级外贸促进政策企业23家,办理出口退(免)税1.6亿元,惠及企业760家。
蜀山区文旅融合发展推进全域旅游 先后获评全国文旅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区、全国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一是规划引领。以望江西路为轴线,天鹅湖创意文化示范区、大小岭南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为片区,打造新粮仓、南七里等八个特色街区,初步构建“一轴两片八街”城乡文化街区互动融合发展格局。二是分类融合。科文旅依托科学岛、科大硅谷蜀山园等科创载体,开展“研学游”“科普游”;商文旅依托特色街区,推动文化创意与工业遗产、城市记忆等相结合;农文旅依托大小岭南、老乡鸡农场等项目,打造田园休闲、研学教育、文化展示等多功能乡村CBD。三是优化服务。成立文旅产业工作专班,建立重点项目库、重点招引企业库、重点洽谈项目库“三库”,引进培育规上文化企业100余家。1—11月,旅游人数达147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51.66亿元,同比增长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