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精准发力推动招商工作取得新突破 2024年,新招引项目超1500个,协议投资超6200亿元,项目数、协议投资额同比增长率均超15%,创近5年新高,50亿元以上项目首次超30个。一是重塑招商体制机制。印发《关于全面创优营商环境构建高水平招商引资新模式的实施意见》,推进全域全要素招商,搭建多渠道招商网络,初步构建市直部门横向联动、市县两级上下贯通的“1+4+10+N”招商组织体系。二是打造高能级平台。升级打造“创投城市计划”2.0版,开展各类活动260场,签约项目获得融资额近150亿元,同比增长近50%。三是开展招商提效专项行动。开展“双招双引”攻坚行动,聚焦新质生产力赛道,集中谋划挖潜高质量项目信息近千条。围绕“6+5+X”产业集群实施重点产业腰部项目攻坚行动,重点产业链新签约项目数和协议投资额占比近9成,其中优质腰部项目数超1000个,深向科技总部等一批投资超50亿级主导产业项目落地。
合肥工业经济量质齐升 2024年,全市工业增加值总量首次突破3000亿元,达3096.6亿元,同比增长12.1%。一是聚焦增量强主体。滚动实施三轮稳经济发展政策,助企开拓市场、稳产增收。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73户,居全省首位,新增户数创历史同期新高。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8%,居万亿城市首位,产值超亿元企业995户,同比净增44户。二是聚力创新壮产业。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持续提升三大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能级。先进制造业发展不断提速,战新产业产值增长12.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3%。三是聚势赋能添活力。以“亩均论英雄”推动优质要素集聚,创新开展“亩均英雄贷”金融服务模式。年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4208.44亿元,同比增长22.4%,全年新增贷款780.22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实现动态全覆盖,“灯塔工厂”总数6家、居全国第3位。
合肥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2024年,沪苏浙在合肥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286个,实际到位资金657.4亿元,占全市在肥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比重达37.1%。一是共建科创高地。与上海交大、复旦等高校院所共建协同创新平台54家。推动科大硅谷招募云岫资本等长三角全球合伙人13家。实体化运作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和联盟,成立长三角G60场景应用创新促进中心(合肥)。2024年,与沪苏浙区域年度技术合同交易额达148.8亿元、连续三年实现净流入。二是共建产业体系。建设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研究院,推动合肥、南京都市圈“双圈联动”。牵头组建生物医药等4个产业联盟、共建先进计算等10个产业园区,串联长三角重点企业1100多家。2024年,长三角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全年新签约项目共109个、同比增长49.3%,总投资552.5亿元、同比增长60.6%。三是共建开放格局。加快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合肥联动发展区,新桥机场跻身区域空港枢纽,获批240小时过境免签。开通合肥港—洋山港首条“河海直达”航线,“新三样”货物实现“一站通行”。2024年,合肥至上海、宁波、连云港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发运达13.3万标箱、同比增长64.7%,货值达37.2亿美元、同比增长26.4%。
合肥深度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效显著 2024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1554.7亿元、同比增长7.1%,占全市外贸总值的41.0%。一是拓宽对外通道。成功争创合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累计覆盖20个国家、156个节点城市。开通6条直达、中转外贸航线,外贸集装箱吞吐量50.1万标箱、同比增长10.1%。新桥机场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27.1万人次,同比增长182.7%。二是深耕开放平台。加快建设自贸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口岸,引导支持企业建设境外合作园区。先后承办世界制造业大会、投资安徽行等重大展会活动,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签约项目投资额967亿元、同比增长56.7%。三是加快开放合作。新增8座国际友城,总数40个。与哥斯达黎加共建“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在中美洲推广农业新品种面积达20万亩。推进中法聚变联合中心、中俄超导质子联合研究中心和大气光学联合研究中心建设。成立“一带一路”质子、超导及核能应用国际标准联盟。资助“留学合肥”政府奖学金生84人次,拨付年度奖学金168万元。
合肥春节商文旅点燃城市“烟火气” 全市接待游客781.9万人次、增长6.5%,实现旅游花费52亿元、增长8.5%。一是消费提速“快”。纳入国家监测的44家重点商超企业,实现销售额6.4亿元。家电、数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显著,交易分别达24万笔、13.5万笔,占全省总量的65%、48%。二是市场热度“旺”。淮河路步行街、骆岗公园等核心商圈日均客流量突破百万。科技游、文化宴等新业态表现抢眼,AI春晚直播观看量1200万次。乡村集市、农旅融合项目成为市民短途游首选,庐江汤池温泉接待游客15.6万人次、增长20%,精品民宿入住率达100%。三是活动纷呈“多”。全市累计举办非遗展演、科技体验等商文旅促消费活动超500场,市级发放1000万元“迎新春”消费券,核销比例已超过70%。“七城贺新春 欢聚过大年”,汇聚合肥都市圈文化精华。AR灯会、裸眼3D、炒菜机器人等黑科技融入年俗活动,吸引年轻群体。
庐江县推动普惠金融再上新台阶 截至2024年底,该县普惠金融贷款余额161.53亿元,同比增长17.65%。一是着力惠企纾困。聚焦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开发普惠金融产品105种。着力加强“首担”“首贷”支持力度,新增担保贷款中,支小融资担保金额占比达99%以上,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及以下占比52.14%。二是突出民生保障。紧盯春耕夏收、民生保障等领域拓宽服务,举办政银企对接会4场,对接融资需求2亿元。农业保险已决赔款7706.60万元,受益农户4.52万户次。三是注重提质增效。设立农村金融服务站点403个,常态化开展“金融五进”大走访,滴灌式开展金融支持,给予小微企业信贷扶持3519户79.73亿元,提供农户普惠金融贷款27376户60.80亿元。
蜀山区聚焦四大领域提升财政效能 一是聚焦“收入”扩规模。2024年发行再融资一般债券资金0.9亿元,新增债券资金28.05亿元;盘活各类沉淀资金0.59亿元,缓解财政资金压力。二是聚焦“支出”提绩效。区级“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7.54%;加强购置审核,区直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资产配置预算核减率54.5%;区交易平台受理项目269个,节约资金累计2.6亿元,节约率17.41%。三是聚焦“安全”守底线。落实地方政府偿债责任,2024年偿还法定一般债本金1亿元,其中通过安排财政资金偿还0.1亿元,发行再融资债券0.9亿元。四是聚焦“改革”激活力。成功创建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获得中央奖补资金2000万元。深化招投标改革,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标准化,送审资金3.5亿元,审减资金1亿元,审减率28.42%。
包河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聚焦企业需求,修订出台“1+4”政策体系,兑现产业发展奖补资金超7亿元,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81.1亿元,增长23.2%。二是优化金融服务。健全企业融资需求快速响应机制,“金融超市”入驻金融机构数量翻番,“科创贷”“链贷通”等财政金融产品规模增长42%。发行全省县区级首单科技创新公司债,落户全省首支“S基金”,集聚各类基金77支、规模达957亿元,“一母多子”的基金丛林领跑全省。三是激发市场活力。强化市场主体包保帮扶纾困,净增涉税经营主体2万户、总数达17万户,新增“四上”企业220余户,9家企业跻身全省企业百强榜单,民营经济发展连续13年全省考核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