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立足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全力以赴打好城市排水防涝主动战、攻坚战和保卫战,有效应对城市排水防涝挑战,确保城市安全度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就做好2025年城市排水防涝汛前准备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落实
充分认清当前城市排水防涝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预防为主,切实将保障城市安全度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结合水务一体化改革,明确本辖区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牵头责任主体和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健全辖区联合值守和集中办公机制,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进一步完善排水防涝工作责任体系。要全面落实下穿桥、地下通道、低洼易积水路段、低洼小区、地下空间、排涝泵站(闸阀)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汛期包保责任,确保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岗位和人员,实行定人、定责清单式管理。
二、全面排查整改,消除风险隐患
一是全面排查城市易涝风险区域。结合本辖区历史积水情况等因素,对辖区内易发生积水的路段、小区等区域进行全面排查分析,梳理出可能存在的易涝风险点,建立详细的易涝点台账,并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二是开展汛前排水防涝工作检查。组织开展汛前排水防涝工作检查,对重要场所(如学校、医院、交通枢纽等)和重要设施(如电力、通信等)周边的排水情况进行重点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问题要建立清单台账,做到立查立改,形成工作闭环。对短期内确实难以完成整治的,要落实人员、设备等应急处置保障措施,确保度汛安全。
三是加大排水设施清疏养护力度。按照《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运行维护安全技术规程》(DB34/T4292-2022)相关要求,加大雨水管渠及其附属设施清疏养护和巡查力度,对存在占压、堵塞排水设施的要及时进行清障、清淤。重点加强雨水主排管涵、下穿桥、低洼易积水路段排水管网疏通养护,确保排水通畅;及时清理道路及两侧绿化带落叶等垃圾杂物,避免降雨期间树叶等垃圾杂物堵塞雨水口;对老化、破损的排水管网及时进行修复和更换,提高管网排水能力。
四是加强排涝设备运行维修保养。加强泵站、闸阀及其附属设备维修保养,定期对泵站高气压电气设备、电缆等进行预防性试验,对存在故障的设备要及时进行维修更换,确保泵站等排涝设备性能良好、运转正常。同时对泵站启排水位、闸阀限位进行校核,及时调整优化运行参数,确保水泵及时开启、闸阀启闭到位。对泵站、闸阀未完善双电源建设和自控装置改造的,要加快实施双电源建设和自控装置改造,保障泵站、闸阀供电可靠性和系统稳定性。
五是加强下穿桥视频监控、积水监测装置建设维护。加强对当前已建成、计划汛期投运的城市下穿桥等重点区域视频监控、积水监测装置建设维护,对视频监控存在离线、画面模糊等故障的要及时修复和保养,确保监控画面清晰、数据上传准确;对未施划下穿桥积水警戒线的要及时施划,对水位标尺、警戒线标识模糊不清的要及时更换。
六是强化在建工地、小区等排水设施运行监管。强化市重点工程、轨道施工、道路提标改造等在建工程施工区域及周边排水设施运行情况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设施运行中的问题。督促各有关责任单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迁改排水设施,新的排水设施未建成前,要加强对原有排水设施保护,保证排水畅通。工程未完工前,要按照“一点一策”要求,落实可靠的应急措施和度汛方案,确保区域排水安全。要指导督促相关小区物业、企业、产权单位对自建排水管网、泵站等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维护、清疏,确保排水设施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三、加强应急管理,强化处置能力
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历年排水防涝工作经验,修订完善本地区城市排水防涝应急预案,明确不同等级降雨情况下的响应启动条件、应对处置措施、责任分工、指挥流程等内容,确保预案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加强排水防涝专业队伍建设,做好大型抽排设施(如移动泵车)等各类排水防涝抢险物资储备。按照预案要求,分级、分批次组织对防汛责任人、业务骨干和基层防汛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推动各级责任人及相关防汛人员规范开展排水防涝工作;同时要加强排水防涝应急演练,突出“应急怎么守、装备怎么调、积水怎么处置”,提高人员、队伍的应急处置综合能力水平。
四、强化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在市防指统一指挥下,建立完善与应急、水务、气象、水文、公安(交警)、房产、城管等部门间协同配合工作机制,整合相关资源,实现雨情、水情、涝情等信息的实时共享,加强联排联调和力量预置机制建设,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城市排水防涝各项工作。
五、加强值班值守,及时报送信息
一是严格值班值守制度。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手机和防汛值班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城市排水防涝情况,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及时收集、上报和处理各类信息;气象部门发布预警时,现场应急巡查值守人员、应急排涝设备提前预置到位,及时开展积水应急处置。
二是及时报送各类信息。建立健全城市排水防涝信息报送机制,加强与属地排水防涝指挥机构工作对接、任务对接、信息对接,实现信息现场联动、后方调度,为指挥调度精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明确专人负责做好雨情、水清、涝情等相关信息收集和报送,及时报告积水情况、处置措施等,形成积水发生-处置-消退全过程闭环跟踪管理。对出现的积水问题,雨后要及时复盘总结,认真回溯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方案,加快推进落实整改,确保区域排水安全。
各县(市)区、开发区,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2025年城市排水防涝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保障城市安全度汛。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及排水防涝基础信息统计表于2月26日前报送至市水务局。
联系人:范露璐、宛恒 联系方式:0551-65300873
附件:(略)
合肥市水务局
2025年2月17日